第四十五章 飞行器 (第1/2页)
时至今日,李青松都仍旧只有那唯二的两艘登陆飞船具备往返洛神星与深空号飞船的能力。
原本是只有一艘的,不过发展到后期,那被拆卸的第一艘登陆飞船的零部件用不到了,于是它便又被组装了起来,便有了两艘。
为了确保自己不丢失这唯二的太空航行载具,李青松已经尽可能减少了它们的飞行次数,能不动用的就不动用,尽可能延长它们的寿命。
但就算如此,到了今天,它们也已经垂垂老矣,只能勉强飞行了。
李青松在许久之前便一直计划着发展属于自己的航天能力,但限于基础科技和工业力量不足,始终未能成行。此刻,基地规模和科技基础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终于可以开始着手进行了。
在一处提前选定的空地上,大量的克隆体投入进去,没多久,一座航天科技研究基地便已经建成。
第一次推进试验随之开始。
因为洛神星那与地球截然不同的环境,在洛神星上发展的航天科技注定是和地球不同的。
在地球上,要送飞船或者卫星进入太空离不了火箭。
因为火箭无法制造的太大,飞船或者卫星便也无法太大。
但在这里,李青松可以直接省去火箭这一步骤,直接去制造可以从星球地表直接起飞进入太空,然后从太空直接返航的飞行载具。
同时,在地球上,飞机和飞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一种只能在大气层之中飞行,一种只能在太空飞行。
但在洛神星上,飞机和飞船则无法划分的那么清楚。
这两种东西大概可以算是一种——反正都是依靠燃料燃烧生成高压气体喷出来,由此获得前进动力。
动力高一些,可以挣脱洛神星引力场的,便是飞船。动力低一点,无法挣脱的,便是飞机。
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样的。
于是,航天基地一处巨大的厂房之中,大量的甲烷和液氧被输送到了发动机之中,点火之后,炽热的气体便从尾部喷射出来,巨大的动能立刻作用到了试验台上。
这种发动机的技术起源于李青松早就掌握的内燃机技术。区别仅有一个:内燃机燃烧甲烷和液氧,是用来推动活塞的,而这里,它们燃烧生成的高压气体会被直接喷射出去。
做功方式虽然不同,但燃烧过程都是一样的。
强劲的喷射持续了几分钟时间。看着屏幕之中的读数,李青松皱了皱眉。
动力太低了,这种动力可不足以推动一艘飞船脱离星球引力场。甚至于推动一架飞机飞起来都做不到。
“必须要提升燃烧效率和规模才行。”
李青松暗暗想着:“可是这样一来,温度就会太高。我现在耐热材料的性能恐怕顶不住。”
这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人类世界当然有先进耐热材料的配方,但深空号飞船的知识库之中没有。
深空号飞船上倒是有高性能耐热材料,但李青松看过了,技术含量太高,自己造不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