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画家小说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46章 稿子又没写名字?怎么就不能抢了?

第346章 稿子又没写名字?怎么就不能抢了?

第346章 稿子又没写名字?怎么就不能抢了? (第1/2页)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江弦哼哼着这会最流行的腊八歌,准备跟江珂和他爹仨人一块儿去去买点节前特供。
  
  虽然江弦家不咋缺票,但节前供应的年货票券不用白不用。
  
  他妈和朱琳早已将事先将年货票券小心的剪成邮票大小,好让他们爷仨随同钞票一块儿揣在怀里。
  
  “江弦,出去了?”
  
  “张老师,你怎么来了?”
  
  看到胡同口推着自行车过来的张守仁,江弦有些意外。
  
  “这不是代表咱们《十月》,赶在春节前慰问慰问你,给你拜个年么?给你拿了点点心,别嫌弃。”
  
  “哎呦,客气了客气了。”
  
  江弦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挺诚实,见张守仁一样一样的往外掏。
  
  有香油,有酒,有白糖,有粉丝,有麻货,还有一些糖果糕点,连石碱都有。
  
  “太客气了,这我还用置办年货?咱杂志社都给我置办整齐了。”
  
  “应该的。”
  
  张守仁笑道:“这艾窝窝刚蒸出来的,也就是趁着春节,平时咱们京城的小吃店都买不着这个品种。”
  
  江弦有些感动。
  
  张守仁这明显是用心准备的,不枉给他们《十月》写了《高山下的花环》。
  
  张守仁一来,他也干脆不跟着他爹和江珂去置办年货了,拉着他去家里喝茶。
  
  “都听说了,聂华苓女士的‘国际写作计划’邀请你了?”
  
  “哟,这事儿你都知道?”
  
  “必须的,聂华苓和咱们作协都有来往,她最后决定的人选中作协都是知道的,恭喜你啊江弦。”
  
  “有啥恭喜的?”
  
  “我虽然没去过,不过听一些回来的同志给我说,那边和咱们国内差别特大,建设的特别好,你去了不也能感受感受z本主义社会?”
  
  “那些都是糖衣炮弹。”
  
  “少来。”
  
  张守仁一脸笑意的看着他,心说你就端着吧。
  
  “你抓紧这段时间找渠道换点外汇,去了国外好用,我给你找几个熟人,之前咱们国内的作家出国好些都找他们。”
  
  “不用了。”
  
  江弦摆摆手,喝一口茶,“我已经写信回绝聂华苓女士了。”
  
  “你回绝了?!”
  
  张守仁腾一下站起来,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江弦,“你没开玩笑吧,那可是去美国的机会啊,你就这么回绝了?”
  
  “其实也没啥可去的,以后有了机会再去吧,我也没什么时间.”
  
  “.”
  
  张守仁盯着江弦看了许久,确认他没有逗自己,这才一脸遗憾的坐下。
  
  他是真想不通,“国际写作计划”其他作家趋之如骛,怎么到了江弦这儿他还嫌弃上了?
  
  刚才他提起“国际写作计划”的时候,见江弦一脸云淡风轻,还以为他是端着。
  
  没想到他是真不在乎。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毕竟江弦已经写信回绝了聂华苓。
  
  “你可真舍得。”
  
  “害,以后机会多着呢,这个“写作计划”明年又不是不办了。”
  
  张守仁一想,倒也是这个道理。
  
  即便江弦今年回绝,明年他依旧会是“国际写作计划”优先推荐的人选。
  
  叹一口气,张守仁又道:“你最近那篇《最后一个匈奴》,我已经看过了。”
  
  “哦?这么快?”
  
  江弦意外,《延河》毕竟只是陕西作协的刊物,发行以后竟然能这么迅速的传来京城?
  
  “毕竟那是你的。”
  
  张守仁说,“跟上你,《延河》可是在京城好好火了一把,甭管是书店还是售报点,都卖脱销了。”
  
  江弦轻笑一声,“你觉得怎么样?”
  
  “好啊。”
  
  张守仁毫不犹豫道。
  
  似乎是觉得自己说的太过简单,他又补充一句:
  
  “轰轰烈烈,传奇又带有武侠的气概和氛围!”
  
  “不仅时间线复杂,跨度大,主题还多样且深刻,读起来非常震撼。
  
  而且你这部,兼有历史性、革命文学、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各种特征,而且人物关系安排精妙。
  
  还有各种伏笔的运用.”
  
  契诃夫对“伏笔”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描述:
  
  “倘若在前面写到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支猎枪,那么这支猎枪在最后一定要射出子弹。”
  
  在张守仁看来,江弦对“伏笔”的运用充斥了整篇。
  
  他现在都能记起中那些巧妙的伏笔安排:
  
  为什么黑家和杨家毫无瓜葛却联系紧密,为什么小西北王会来到陕西,为什么杨娥子等的伤兵竟然是101,为什么他老人家抱过年幼的杨岸乡.
  
  这些伏笔潜藏在前面的篇幅之中,就像是始终挂在客厅却没引起任何人注意的猎枪,在故事的后面篇幅,这把猎枪射出了令人头皮发麻的子弹。
  
  “你这篇的下卷什么时候动笔?”张守仁说。
  
  江弦看他一眼,打趣道:“怎么?你们《十月》要和《延河》争上一争?”
  
  “你把下卷约给《延河》了?”张守仁向江弦投去询问之色。
  
  “这倒还没有。”江弦说。
  
  他和《延河》约了稿子,但这篇稿子就是《最后一个匈奴》的上卷,如今已经给了《延河》,稿子的下卷可没有对《延河》做出任何承诺。
  
  “那不就得了,还没约出去的稿子,任何一家编辑部都能争取。”张守仁眼神炙热的说。
  
  编辑之间抢稿子不是什么稀罕事。
  
  就说《红高粱》的稿子,据莫言回忆,当时他已经和《人民文学》的编辑朱伟约好,结果稿子刚写完,就被《十月》的编辑章仲锷拿走了。
  
  当时,章仲锷向莫言提出想看看稿子,结果坐在那儿看完了就一定要拿走。
  
  最后朱伟都生气了,费了好一番功夫,这才从章仲锷那把稿子要回来,就这他还得感谢章仲锷老先生雅量,没和他争辩,不然稿子最终的归属可真不一定。
  
  “你这篇稿子写的虽然是陕西,但你不能把阅读范围局限在陕西,你写的字全国的读者都能看得懂,这篇为什么一定要发给《延河》呢?”张守仁争取的决心很大。
  
  “张老师,你先别着急。”
  
  江弦顿了顿,笑道:“我也不确定,这篇的下卷我会不会写,什么时候开始写,短期之内,我还没有写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