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折冲府 (第1/2页)
妻子笑着说道:“这是陈留公主殿下送来的。”
“陈留公主?”
妻子说道:“郎君忘了,公主在去年离开洛阳汤沐前,曾经办过诗会,今年元宵还要再办,让人送来蜀锦给大家裁衣。”
封述想起妻子曾经说过诗会的事情,微微点头。
封述的妻子也出自大族,察言观色本身不错,她看出丈夫意志消沉,突然说道:
“郎君可是在王府不如意了?”
封述面对妻子的询问,还是点点头,说起了自己在清河王府不得志的事情。
封述的妻子听完说道:“郎君,要不要离开洛阳?”
“离开洛阳?”
封述愣了一下。
妻子说道:“昨日妾身在陈留公主府上闲聊,听陈留公主说过,安西将军苏泽正在凉州招募贤才。”
“安西将军苏泽?”
妻子说道:“是啊,安西将军也有开府的权利,郎君没听到关西的消息吗?苏将军被西讨大行台授方面之任,总揽河州凉州二州军事,讨伐关中贼寇。”
“妾身听说苏将军骁勇善战,郎君如果去凉州,说不定有机会建立功业呢?”
封述有些意动,他这个门客没有品级,也不算是出仕清河王,还不构成主君和属臣的附庸关系。
南北朝都喜欢养客,门客就和春秋战国时期一样,这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
门客会选择效力主君,但是也可以随时离开。
所以史书上经常有个哪个大人物倒台,门客四散的记载。
封述现在离开清河王府,并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压力。
毕竟清河王没有给他授官,主家和门客也只是临时雇佣关系罢了。
但是去凉州?
封述犹豫说道:“家族的情况,娘子也是清楚的,大兄就在关中。”
封述的大兄封伟伯,如今就在关中,是萧宝夤西讨行台郎中。
封家这种大族,往往都有多头下注的想法,如今封述的哥哥已经在萧宝夤麾下效力了,封述再入凉州投在苏泽麾下,那不就等于在一棵树上吊死了吗?
谁知道妻子笑着说道:“郎君有所不知,这苏将军并非丹阳公麾下,而是大将军李崇的传人。”
封述这下明白妻子的意思,苏泽和萧宝夤都是江阳王麾下的,但并不是同一派系。
李崇年老,如果苏泽是李崇认定的继承人,那将来的成就未必就是一个小小的安西将军。
更重要的是,如今苏泽有“方面之任”的权利,也就是可以委任地方官员。
如果自己能够从他麾下得官,那也比在清河王麾下担任门客强啊。
想到这里,封述说道:“等元宵诗会的时候,娘子多打听打听凉州的情况。”
“妾身明白!”
——
陈留公主返回洛阳,但是有人要离开洛阳。
丹阳公府上,南阳公主的侍女正在指挥力士捆绑行李。
萧宝夤入关后,已经将西讨行台设在华州,南阳公主听到丈夫安顿下来后,就入宫请求胡太后,让自己去探望萧宝夤。
按理来说,萧宝夤这种征讨大将,妻子儿女都要留在洛阳为人质的。
不过毕竟南阳公主是公主,胡太后想了想也就成全了她的请求。
于是南阳公主连留在洛阳过元宵节都等不及了,命令府内打包行李,护送她入关中和萧宝夤团聚。
在府内,陈留公主拉着南阳公主的手说道:“阿姊,真的要入关吗?关中动荡,虽说丹阳公就在华州,可路途也辛苦。”
南阳公主笑着说道:“你姐夫写信过来,如今贼军只在秦州闹,入关的州郡都是安定的,再说了有府内卫士相护,潼关也有守军,不碍事的。”
陈留公主其实内心有些嫉妒,她也想要去关西,可是她这样一个未出嫁的公主,实在是没有理由离开洛阳那么远。
南阳公主又闲聊道:
“妹妹听说了吗?莒犁生了,生了一个男孩。”
陈留公主面色微变,不过她很好的遮掩住了神色的变化。
作为洛阳的消息灵通人士,陈留公主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
但是一想到这件事她就来气,元莒犁就是和亲草原的寿阳公主,她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陈留公主心知肚明。
南阳公主自然不知道这些秘辛,她依然说道:
“生下男孩就好了,莒犁在柔然的位置就稳了,听说太后大喜,准备派遣使者前往柔然慰问她们母子。”
陈留公主只能跟着发出附和声,不过她也很快调整了情绪,这个孩子的名分已经定了,就是蠕蠕王的遗腹子,现任柔然可汗。
而且寿阳公主远在草原,自己也犯不着吃醋。
调整了情绪之后,陈留公主说道:“那妹妹只能祝阿姊一路顺风了。”
陈留公主登上回府的马车,心中又是一阵烦躁,也不知道那以下犯上的狗东西,如今在和哪个女人纠缠不清呢!——
陈留公主猜对了场景,却猜错了对象。
如今苏泽正拉着苏亮入席,场面十分的热闹。
和朝堂上一次派来给苏泽加封安西将军的行人一样,苏亮也是先从关中北面穿过了高平镇,抵达了金城后先是见到了弟弟苏绰。
当听说苏泽已经带领河州凉州的联军去了陇西郡之后,苏亮又马不停蹄的赶往抱罕,等到了抱罕之后这才打听到苏泽已经到了狄道城。
没办法,苏亮只能继续带着萧宝夤的信物和军令,再次赶往狄道。
在狄道宣布了萧宝夤的命令,他以西讨大行台的身份,让苏泽都督河州、凉州二州诸军事,节制陇西郡兵马,又宣布命令让苏泽开春后,从陇西郡出兵攻打秦州。
接到了苏亮带来的行台令,苏泽自然是大喜。
现在北魏官方的任命还是很值钱的。
就拿陇西郡这些地方豪强来说,听说苏泽有节制陇西郡兵马的权利后,热情高涨了很多。
有几个出兵出粮都不爽快的家族,立刻就向狄道城派出了自家精良子弟,还带来了大量的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